關於教學歷程裡的同理
《關於教學歷程裡的同理》
「當雙方感覺受傷時,
唯有其中一人主動勇敢起來,
正視同理對方的傷口,
傷口才有癒合的一天。」
by ER老師🐰
每天在教學現場裡,總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孩子,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,面對困難時,呈現的挫折反應各異。有的是老師還沒開口就已經掉淚,有的會爆氣不耐煩甚至口吐惡言,有的會東拉西扯試圖逃避(?)(或者說,先拉開與負面情緒的距離),有的會直接躲到鋼琴底下,還有的會笑咪咪童言童語說:「我想要拉小提琴但我又不想拉小提琴...(所以到底是想還是不想XD?)」
如果說,有十種不同反應,藏在表層反應的背後心境,可能更為複雜。而挫折代表的意義,也絕不僅有「學不會」三字如此簡單,對未知的恐懼、對自己能力的質疑、對家人情緒反應的害怕、對努力價值的質疑、學習動機的缺乏…等。若不願意嘗試明白這些背後的陰影,最後我們只會獲得,坐在台下,一個一個眼神死的孩子。
真正的同理,絕對不是居高臨下,站在自身的角度傲慢主觀、感覺與自己無涉地去理解這整件事情,而是要閉上眼睛內觀自己,想像自己曾經面對的,所有感覺無法跨過的門檻。養貓的人,是否曾經蹲低想望過小動物的視角?當然,這樣的事情,從來不是蹲低一點就能完全了解的,它依然非常困難,甚至永遠都不可能完全做好,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如此不同,你的哀傷、我的哀傷與他的哀傷,顏色總是大相徑庭的。而所謂的蹲低,冀望的,也不過是面對這樣艱難的事,能始終如一地抱持謙遜跟誠懇的態度。
躲在鋼琴底下拒絕學習的孩子,在大人嘗試理解之後,願意走出來的那一步,其實質意義遠勝於好幾張一百分的考卷。他害怕的是什麼?他拒絕的又是什麼?那些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心情,才是關鍵,才是重點,但又有多少人願意明白呢?
我們願意當那個接住孩子的人嗎?
人一輩子都走在學習的路上,從呱呱墜地那刻開始,直到停止呼吸。學習,從來不是一件可以簡單分化成會與不會,只有黑與白的世界。那些讓人感覺渾沌不明的灰色地帶,溫暖而認真的同理,像是不斷搖晃、微弱卻重要的燭光。與孩子相伴,彼此在灰霧裡掙扎出的真我,或許才是學習的終極意義。
#謎之題外話要有同理心才能打從心底喜歡角落生物
#炸豬排跟粉圓說我們都理解被遺棄遺忘的感覺
#其實老師正在找理由添購新的角落生物文具顆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#中永和鋼琴小提琴教學
#幼兒成人鋼琴小提琴教學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