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即生活,生活即音樂
強烈推薦每位家長閱讀的文章
學音樂並不是為了多一項技能,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|奧地利音樂教育教我的第4課
上過ER老師課的學生或家長都知道,
第一堂課,我一定會先問以下這幾個問題:
「請問您對孩子的音樂學習有什麼期許?」
「孩子平常喜歡聽音樂嗎?他喜歡哪一類音樂?」
「最喜歡的曲子是哪一首?」
在正式開始課程之前,我必須要先了解,家長跟學生面對音樂學習這回事的態度,才能量身訂制適合的教學內容及目標。有些家長會以為,如果回答學興趣的話,老師會不會因此教學散漫?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個看似「偉大」的目標,老師才會看重自己的孩子?相反的,另一些家長則可能認為,如果跟老師說一個明確的目標,老師會不會因為急求成果,而以過於嚴厲枯燥的方式教學?
在正式開始課程之前,我必須要先了解,家長跟學生面對音樂學習這回事的態度,才能量身訂制適合的教學內容及目標。有些家長會以為,如果回答學興趣的話,老師會不會因此教學散漫?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個看似「偉大」的目標,老師才會看重自己的孩子?相反的,另一些家長則可能認為,如果跟老師說一個明確的目標,老師會不會因為急求成果,而以過於嚴厲枯燥的方式教學?
以上的問題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。
之所以要了解家長跟學生的態度,是因為每個人對音樂的需求不同,有些人的生活60%充滿音樂才能滿足,有些人可能只需要10%。但重點來了,今天不管是1%或是10%,音樂與生活有了結合,音樂學習才有可能長久成為興趣,陪伴人一生。
何謂音樂與生活有了結合?
這也不是什麼偉大理論,事實上,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努力實現。
音樂即生活,不管是流行音樂中對情愛時事的描寫,古典鋼琴教材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樂曲,各國偉大音樂家雋永的作品,沒有這些生活瑣碎,沒有人生裡的悲歡離合,音樂無法存在。
音樂即生活,不管是流行音樂中對情愛時事的描寫,古典鋼琴教材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樂曲,各國偉大音樂家雋永的作品,沒有這些生活瑣碎,沒有人生裡的悲歡離合,音樂無法存在。
生活即音樂,小至垃圾車播放的給愛麗絲/便利商店的音效/百貨公司播的音樂,大至動畫卡通電影的配樂,音樂從來不曾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席。
過去台灣人的音樂學習歷程,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:國小時期努力得近乎苛待,一到國中馬上與音樂彼此放生...明明能力已經培養到小奏鳴曲程度,彈自己喜歡的歌應該不成問題了,卻以學業過重為理由,再也不願意碰琴。
過去台灣人的音樂學習歷程,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:國小時期努力得近乎苛待,一到國中馬上與音樂彼此放生...明明能力已經培養到小奏鳴曲程度,彈自己喜歡的歌應該不成問題了,卻以學業過重為理由,再也不願意碰琴。
最初開始教學時,我也常以自己過去學習的標準來看待現在的孩子,但這麼多年過去,學生幫我上了寶貴的一課:
「最吸引學生的音樂,始終來自生活。
「最吸引學生的音樂,始終來自生活。
與其讓學生擁有最好的彈奏技巧,還不如培養他們擁有
永不熄滅的學習動機及好奇心。」
永不熄滅的學習動機及好奇心。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#中永和鋼琴小提琴教學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