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動/亞斯柏格的小朋友適合學樂器嗎?
★過動/亞斯柏格的小朋友適合學樂器嗎?
"老師我的小孩有過動都坐不住,請問他這樣可以學鋼琴嗎?"
(謎之聲:真心推薦,那他可以學小提琴)
"老師, 哥哥鑑定有亞斯柏格合併過動, 你覺得他可以學小提琴嗎?"
"可以的,沒問題喔!"
但在開始第一堂音樂課前,必須確認,是否具備以下幾個條件:
1. 家長了解且接受孩子的狀況
2. 老師了解且接受孩子的特質
3. 了解何謂個別差異,不要在學習的起跑點就為孩子立定"不合身"的學習目標。
4. 老師-學生-家長,這三個角色之間要有良好暢通的溝通管道。
(老師可以每週關心一下孩子在家的練琴狀況,父母盡可能也要清楚小朋友最近學習的重點是什麼)
5. 學習的過程寧可慢,切不可急躁,要明白音樂的學習不是短衝刺刺,而是馬拉松。
(在台灣有多少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的巔峰停留在國小六年級?也許六年級就彈到很難的曲子了,但若之後再也不彈?那彈到貝多芬或是只彈到徹爾尼一百的差異在?)
給家長及老師的教學建議:
一. 當你遇到具有亞斯柏格症特質的孩子
如果是亞斯的孩子,一開始切記:"絕對不可"過於急躁,因為新事物容易讓他們恐慌,一點點的挫折就有可能讓他們崩潰。前幾堂課的重點,不在於讓孩子馬上學會多麼了不起的音樂能力,而是需與孩子"建立關係"(其實所有的學生這點都很重要)。
課程內容可以先從引導他們探索樂器開始,讓他們自己拉拉看不同弦的聲音;或是在琴弦前中後各個位置都拉拉看(但課後記得知會父母,不然爸爸媽媽可能誤會小孩在破壞小提琴(汗)
除此之外,上課時間部份,為了讓他們慢慢適應習慣老師,可以跟老師討論先從30~40分左右開始(至於父母是否要陪同上課,也可以依照孩子狀況討論調整)
二. 當你遇到過動症/注意力缺失症候群的孩子
若是過動的孩子,就在考驗老師備課跟教學的功力了...教學內容上,切忌千篇一律,教新的技巧或是新的內容時,可以效仿日本的包裝文化,一個故事,最近發生的時事,或是從課本的插圖延伸...開玩笑的說法是,若每次上課時,孩子都猜不到你葫蘆裡賣什麼藥,你就成功了。 引起好奇心,是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,克服不專心的方式之一。
再過來,對於很多"過兒們"來說,這個世界從來不友善,或許教學跟教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處處充滿挫折,但不管有多少困難,不忘記初心,永遠不放棄嘗試各種方法,相信孩子終會慢慢進步的。
之所以會想寫這個主題的文章,說來也是有一段奇妙的緣分。從十九歲唸音樂系,踏入音樂教學這塊領域之後,遇過的學生有注意力缺乏症候群(ADD/ADHD)的不在少數,也遇過亞斯伯格及妥瑞的孩子,這群孩子們雖有些類似的特質,但每個人呈現的學習狀態卻大不相同。
實例分享
一. 我與亞斯學生之間的神秘頻率交流
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亞斯合併過動的孩子,很多亞斯對於陌生的人事物,比較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,或是較其他孩子需要更多的磨合期, 但因為他哥哥從小跟我學琴,他已經很習慣哥哥拉琴這件事,還有每週三一定會看到哥哥上小提課。出乎意料的,幾乎沒太困難的,就讓他習慣了上課這件事。
他學習上一直沒有遇到太嚴重的挫折,上課也沒有太激烈的情緒起伏。最重要的應該是神隊友媽媽,媽媽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,對於音樂的學習,也抱持開明的態度:只要小朋友願意拉,願意學,這才是他最看重的事。除此之外, 媽媽也提供了許多相處的秘訣:亞斯的人很依賴"規則""規律"保持他們的安全感,所以回家練習的部份,最好就是直白的在聯絡簿上寫每首要練習幾次,或是哪個地方要特別練習...簡單來說,就是要精確精準,不容一絲模糊。
舉例來說,你如果寫19-21要唱譜,他會很認真的唱19跟21頁,但20頁就跟他沒有絲毫相關(汗)
優點跟缺點就像同卵的雙胞胎,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審視,亞斯的固著讓他們很容易因為風吹草動而焦慮不安,但這點在音樂學習上,卻是特出之處。音樂學習的過程,最讓大部分學生避之唯恐不及的,就是需要大量反覆的練習。但無論是我教過的亞斯孩子,或是認識的成人亞斯,似乎沒有聽他們抱怨過這件事情...當然,人跟人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,固著特質的顯現方式未必每個人都相同,但這對當時年輕的我來說簡直是個大大大的驚喜...(現在有幾個孩子願意你寫練幾遍就乖乖聽話的?XD)
(當然音樂的學習,絕對不只有機械化練習的部份,也許在其它部份,例如音樂情感的表達,一開始可能會較難抓到訣竅.....但說真的,這對一般人來說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)
二. 那些年, 我的注意力缺失症候群(過動)孩子們
而注意力缺失症候群的學生們,他們所呈現的出來的個人風格差異就大了,有些人聽到過動,以為他們會是坐不住,静不下來的孩子,但其實並不。
這些孩子可能是:
整堂課說不到幾句話,乖乖站著拉琴,拉得超慢,但卻一直看譜跳行的小男生
拉琴總是飛快,沒耐心搞清楚重點就猛拉的孩子
情緒感知能力差,再加上易衝動,人際關係上遇到困難,上課總是很憂鬱的學生
因為對自己跟對學習都沒耐心,年紀還小就對學習沒有胃口害怕學習的學生
狀況五花八門情形各異
但當中最多的
是被罵到喪失自信心與學習動機的孩子
總結
當我們從學理上鑑定結果的框框中跳出來觀察
從某部份來說,他們都只是"孩子"而已
會犯錯,會試圖挑戰大人的底線,會有各種自己也說不清的情緒跟感受...
也許程度上較其他人的大得多
但真的計較起來
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呢?
每當孩子表現不好鬧脾氣時
我總會想起自己努力復健重新跟四肢建立連結的舞蹈課......(汗)
不可諱言
這些年在師生彼此馴服的過程中,為他們傷透了腦筋,
甚至連做夢的內容也常常是教學情境Orz
希望他們學得快樂,但不代表鬆散
希望他們穩定進步,但又必須隱藏包裝內心的急切
但所有的擔憂及焦慮
在看到他們天真的笑容
童言童語的說"老師你的課太好玩了"
我想這或許是
一種相對幸福的煩惱了
留言
張貼留言